青年作家周婉京被人扒出涉嫌抄袭后,在自己的社交平台高调宣布要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新消息是帖子已经删除,人没什么大事,已经被送到了医院。

一个作家不靠作品靠抄袭和闹自杀出圈,也算是刷新了大家的认知。

颇为讽刺的是,兼任大学老师的周作家之前曾在课上嘲讽一位自杀的学生,还告诉人家不要读日本文学入魔,结果自己跑日本上演了一出自杀的闹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的起因是读书博主“抒情的森林”利用查重工鉴别作家抄袭,网友们纷纷响应,加入到鉴抄的队伍中,目前涉及到的“拼好文”作家包括且不限于:蒋方舟、孙频、焦典、丁颜、常怡……以及文首提到的周婉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曾经被余华盛赞过的丁颜,被扒出多个段落与张爱玲、李碧华、亦舒、安妮宝贝(庆山)等作家的文字高度雷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颜在朋友圈发文这样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段回应本身就很像deepseek自动生成的,特点就是花里胡哨狗屁不通。什么叫查重只能标红文本,无法阅读人心?意思就是虽然我抄了,但我是怀有一颗真诚的心抄的,你不能亵渎我的真心?用狼人杀的术语说,这完全就是爆匪式发言。

再比如这位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周婉京。关于她抄没抄,网友反正都是摆事实讲证据,公众自己评判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证据怼脸,周婉京不反击也不承认,而是直接发表长篇遗言。

周婉京在调动读者情绪上明显高丁颜一筹,她故意避而不谈抄袭,通篇饱含悲愤与不舍,字里行间暗示自己是被这个世道逼迫。

我想起大圣班上那个霸凌者,每次把别的小孩打伤,面对大人问话,人家小孩还没说什么,他倒呜呜呜哭得那叫一个凄惨,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受害者。

我都不知道她悲愤个啥,你要真是被冤枉了,跳起来刚啊,摆事实讲道理啊,除非你觉得自己还写不过那些“污蔑”你抄袭的人。

你要是抄了,抄袭也罪不至死,公众需要的是道歉,你拿死吓唬谁呢?

但是这些作家,要么装死,要么说些有的没的,没有一个敢正面刚的,反而把抄袭坐得实实的。

你说她珍惜羽毛吧,她明目张胆地抄袭。你说她不珍惜羽毛吧,被发现了就“以死明志”。你都敢死不敢道歉是吧?

真正要和世界诀别的人是老舍那样的,静悄悄出门,干干净净离开。而不是先搞个遗书生怕别人看不到,然后吃点并没有什么致死成分的助眠药坐等被救,这明明是一场行为主义表演。

不是读者污名化她,而是她污名化那些就事论事的读者。

有个评论太有意思了:谷圈跑单的人也是这么撒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只吃了一碗粉,却因为被人污蔑两碗粉而剖腹自证,这是刚烈。

明明两碗粉都下肚了,人家找你要钱,你一头撞墙上说“我死给你看”,这叫无赖。

该说不说,“这一招虽险,胜算却大”。

舆论果然开始倒戈了,一大群为她鸣不平的,数段雷同在他们眼里成了巧合和莫须有的指控,正常的质疑和追问成了网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周婉京说话的,大多还是圈里人。文人相轻还是相护,完全取决于利益。在个人利益面前,他们暗戳戳的倾轧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面对小圈子的共同利益,他们倒是迅速抱成了一团。

我听到最可笑的一个声音就是有个人说“学术质疑应通过正规渠道”,如果确实有争议,更适合通过学术评论、期刊辩论等方式探讨,而非社交媒体审判。

合着普通读者只配花钱买你的书,不配参与讨论呗?

抄袭在公号圈是司空见惯的,我写了这么多年,被人抄袭早就是家常便饭,有照搬的,有洗稿的,有些还是百万级的大号,一点脸都不要。

以前我还撕一撕,现在我都懒得浪费时间,等什么时候有闲情了,顺着网线把这些号一个一个起诉了,就指望他们养我下半生呢,有本事就继续抄,千万不要删。

公众号是比较浅层的快餐式创作,主要输出观点,谈不上什么文学性。我睡眠差,往往半夜醒来蹲马桶的功夫就能写出一篇。但抄袭我的人更容易,他们只需要把别人的东西东拿一点西拿一点就变成了自己的,因为“博采众长”,所以往往还比我的原创阅读高,美其名曰比我有深度。

但我不懂的是对文字要求高一百倍的纯文学圈居然也抄袭,而且是比这帮自媒体人更明目张胆的复制黏贴。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支撑不了浩大的创作工程,自己优哉游哉写个大概,就像做花瓶完成了一个胚胎,然后抄抄这个的配色,仿仿那个的图纹。

好的作品,一定是是命运假作家之手,在心流之下滚滚涌动一气呵成的,所以福楼拜才会坐在楼梯上为包法利夫人的死嚎啕大哭,因为结局已经不是他可以左右的。

只有在写不下去硬拗的时候,才会跑去借鉴别人的皮肉。

当一个作家宣传某部作品是他耗时几十年打造出来的,那大概率是又臭又长的,因为灵气已经耗尽了,只剩有心无力。

我年轻时犯过一个低级错误:写了一篇小说,投了两个当时非常有分量的文学大赛,好巧不巧都拿了奖,其中一个还是一等奖。

这个错误也不是我主动犯的,我自己只投了一个比赛,另一个是当时还是男朋友的老笨看到了比赛启事帮我投的,投完才告诉我。

两个比赛前后脚入围,我想过要不要跟主办方提,但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我觉得同一个电影可以参加金鹰百花,也可以去参评柏林金熊奥斯卡,小说为啥不行?那会儿我还在上大学,确实也没有处理问题的经验,结果就是现实给了我沉痛一击,两边同时取消了我的结果。

其中一家大刊的编辑人真的非常好,她没有怨过我给她带来的麻烦,几年后她离职去留学,出国前特意加了我微信,叮嘱我如果以后再写小说投稿一定要用笔名。我迅速读懂了她的潜台词——我的名字已经被封杀了。

(不过这个原因并不能为我这些年的碌碌无为背锅,我没有好作品还是因为才华不够,我自己的写作遇到了瓶颈,而写不出我宁可不写,也不会去抄袭融梗。我坚信如果未来我写出了满意作品,是不会被埋没的。)

我当时很后悔,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但是犯了错,就坦然接受,也没啥委屈的。这么多年了,我没在任何一个场合提过。

今天我提起这件事想表达的是:一稿多投怎么就会比抄袭更恶劣?为什么文学杂志不对抄袭拿出零容忍的态度来?

随着著名作家纷纷进校园,当今的青年文学圈,开始讲究起了门派,文学新秀的选拔硬是变成了一场“举孝廉”。入了名家门下,写再烂也有人抬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大刊上稿都是三年起步,新人去公邮投稿基本就是石沉大海。石沉大海也没关系,你可以说人家就是写得不好,但你选上的作品得让人心服口服吧,结果就捧出一群抄袭惯犯?

在AI智能高度发达的今天,查重已经很容易了,一个网友都能轻松做到的事情,我不信专业的文学编辑做不到。

敢不敢按照对待劣迹艺人的标准对待涉抄作家,永久封杀,下架全部作品?

报刊亭接二连三的关门,纯文学的受众越来越窄,文学杂志还在搞特权,搞文阀垄断,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不要把文学圈(quān)变成文学圈(ju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