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一起老人在银行取款时不幸离世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这起事件不仅涉及到银行服务规定的合理性,更牵扯出家属行为的诸多疑点,背后的真相扑朔迷离。

5 月 14 日,湖南株洲一位身患重病的 62 岁老人,本应在医院接受治疗,却因取钱一事被家属抬到了银行。据了解,老人家属此前前往银行取款,却因密码输错等原因,被银行告知需要老人本人亲自前来办理。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趟取钱之行竟成了老人的 “不归路”,钱尚未取出,老人便在银行不幸去世。

事件一经曝光,舆论一片哗然,众多网友纷纷指责银行规定不合情理,认为是银行的 “冷漠” 与 “刁难” 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然而,随着事件的逐步发酵,银行方面也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5 月 15 日,银行回应称,是老人的大女儿在三次输错密码后主动表示会带客户本人来,当时家属并未向银行说明老人的病情。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在不知晓老人患病的情况下,要求客户本人来取钱,是出于保障客户资金安全的考虑。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子女骗取父母钱财的案例并不少见,银行工作人员无法仅凭家属的一面之词,就随意让人支取客户的存款。

根据银行提供的时间线,16 点 09 分,家属用轮椅推着老人来到银行。银行方面称,当时立即为老人及其家属打开了绿色通道办理业务,并且告知了大女儿这种情况是可以申请上门服务的。但令人费解的是,家属拒绝了银行的提议,坚持要求直接把钱取出来给老人办后事,而此时老人尚在人世。银行内勤行长见状,多次劝说家属先将老人送回医院,甚至提出让老人的小女婿送老人回去休息,大女儿留下来取钱,却均遭到了家属的拒绝。在等候过程中,家属发现老人状态不佳,才急忙拨打 120 急救电话,可最终老人还是没能抢救过来。

面对银行的回应,老人家属坚称是银行要求必须本人前来取款才导致老人去世,并要求查看银行监控以自证清白。截至目前,涉事银行尚未公布监控视频。就在网友们对究竟是银行要求太过分,还是老人家属存在 “碰瓷” 行为争论不休时,5 月 16 日中午,事件突然有了新的进展:双方达成了和解。

老人家属彭先生表示,他们已经与银行协商好,银行负责老人的丧葬费用,并支付给家属 10 万元的 “慰问金”,双方也已签订协议。原本执着于查看监控的家属,在拿到这笔钱后便表示不再追究,准备回老家。家属的这一系列举动,让众多网友愈发困惑,若真如他们一开始所说,是银行的过错导致老人去世,那他们为何如此轻易地接受了和解?

就在大家对此事感到一头雾水之际,有知情人透露了更多内情。据该知情人称,在 5 月 14 日上午,老人在医院就已经病危,家属当时都准备放弃治疗了。

出院前,子女想取出老人卡里和存单里的钱,结果到银行后,卡里的钱取出来了,但存单密码输错三次被锁,银行要求本人解锁挂失,而子女并未向银行说明客户的病情。下午三点半,老人放弃治疗办理了出院,随后就被带到银行取钱,当时老人已无法沟通。五点半的时候,老人失去生命体征,家属便开始在银行吵闹,而网传的相关视频据说是老人的侄子故意拍摄的。

从知情人透露的信息来看,老人家属的行为确实存在诸多可疑之处。在老人已病危的情况下,他们急于取钱,甚至不顾老人身体状况,执意将其带到银行。当银行提出合理建议时,他们又多次拒绝,种种行为不禁让人怀疑,在他们心中,到底是老人的生命重要,还是老人的存款重要?当然,这起悲剧的发生,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全部归咎于某一方。银行在服务特殊群体方面,或许存在规定执行过于僵化、未能充分考虑客户实际困难等问题;而老人家属在处理此事时,其行为也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这起事件不仅给两个家庭带来了伤痛,也为社会各界敲响了警钟。

热门跟贴